校友园地
  • 生活点滴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> 生活点滴
扎根边疆,把大爱奉献给边疆军民—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骨科主任徐永清
作者:admin   时间:2014年09月18日   点击
扎根边疆,把大爱奉献给边疆军民
——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骨科主任徐永清
 
我叫徐永清,1984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,1999年获博士学位,师承钟世镇院士,现任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骨科主任,全军骨科中心主任,主任医师,专业技术4级,文职3级,博士生导师,博士后联系导师。入伍30多年来,1次荣立二等功、5次荣立三等功,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,主编和参编医学专著近20部,荣获全国第四届“中国医师奖”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,被总政列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的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,获评全军十一五医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,先后被军区表彰为首批卫生杰出人才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,被军区联勤部评为“学习成才标兵”、“优秀基层主官”,2010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。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常委、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、全军显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、全军肢体伤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成都军区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云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、骨科主任委员。
从事手外科、骨科专业27年来,我始终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,立足本职岗位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,团结带领科室医务人员扎根云南边疆,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,坚持以高尚的医德、高超的医术、饱满的热情服务部队官兵和少数民族群众,被誉为“全心全意服务边疆军民的大爱名医”。我有今天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就和母校的培育是分不开的,母校华诞之际,特向校友和师长们作一简要汇报。
一、以崇高的宗旨意识救死扶伤,真情服务患者
始终坚守“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”的执着信念和职业操守,无怨无悔扎根云南边疆,全心全意为边疆军民服务,赢得广泛赞誉。
边疆处处有真情,洒向人间都是爱。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,为了及时消除患者的病痛,我多次深入边防哨卡和少数民族村寨巡诊治病,足迹遍及云南山山水水。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病人,家庭贫困,经济困难,我就想方设法替病人节省开支,有时还主动替他们支付医药费。11岁的瑶族女孩张二诺,臀部长了一个篮球大的包块,不仅越长越大,而且发生溃烂,臭味难闻,无法行走。由于手术风险太大,几家大医院均不敢接收治疗。当地医疗部门领导陪着张二诺从西双版纳来到昆明总医院找到了我。开始,科室有些医生担心病情太重,万一治不好,会坏了骨科的声誉。但我认为,维护声誉的事要考虑,治病救人是第一,只要有一丝希望,就要想办法治好张二诺的病,这个风险我愿意来承担。收下张二诺后,我多次组织会诊,亲自制定手术方案,指导主管医生成功摘除了张二诺臀部上3公斤肿瘤,还减免了1万多元医疗费用。手术成功后,景洪市市委书记陈学刚带着数万景洪少数民族群众的深深敬意,专程来医院致谢。救死扶伤、爱民如亲人的是医务工作者的基本操守,我们应该对待病人就像亲人一样,给将军做手术和给战士做手术一样,给穷人和富人看病一样,一切为患者着想,尽量让病人少花钱,少受折腾。近年来,科室先后补贴军队伤病员和减免困难群众患者费用达2000多万元。
治病无小事,事事系着官兵情。2004年8月,“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”、时任云南临沧武警支队长的刘景波带队搜捕毒贩时受重伤,当几经周转送到昆明总医院骨科抢救时,已处于半昏迷状态。我立即检查伤势,确定伤情为右侧肱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,若不及时手术,生命十分危险。像指挥打仗一样,紧急部署救治方案,亲自实施了清创骨折复位、肩外展架固定手术,3个月后,刘景波康复出院。去年6月,驻滇某边防战士袁琨在训练中不慎导致舟骨骨折,住进了我科病房,从病友处得知我擅长手外科手术,很想请我为他主刀,但又担忧我的病人太多、安排不过来,最后他还是鼓足勇气找到了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我,我一听,马上替他检查伤情后,毫不犹豫地答应马上给他安排了手术。小袁康复出院那天,亲手将“大爱名医,爱民如子”的锦旗送到我的手上。
二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履行使命,勇攀医学高峰
我所在昆明总医院是陈赓大将的老部队,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洗礼,具有十分厚重的光荣传统。作为医院“龙头”科室的主官,我始终把使命当生命,视责任为泰山,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,紧盯军事斗争卫勤保障前沿,带领全科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医疗卫勤保障能力,确保官兵训练生活健康等课题,努力攻关克难,在几十项医学科研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,科室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灾、国际维和等重大军事活动卫勤保障任务。
注重紧盯军事医学发展前沿搞科研。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,从事医学科研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如果只满足于会看病、会手术,永远只能是个“开刀匠”。在战创伤骨科,尤其是显微外科和手外科上,广泛涉猎吸收国内外先进医术,结合临床大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,创造性开展了掌短肌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、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面及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3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,其中《逆行血供的胸脐皮瓣修复小腿创面及其解剖学研究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为攻克断指再植难关,我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吻合,在显微镜下通宵达旦地拚命工作;为使静脉淤血的离断再植能够成活,亲自坐在患者的床边挤压按摩,多次疲劳过度累倒。在勤奋耕耘、潜心钻研下,多次创造了足趾搬家变拇指、多组皮瓣串联移植等奇迹。近年来,主刀断指再植、各类皮瓣等手术3000多例,成功率达98%以上,主持开展的15项新业务中,有4项填补国内空白,其中“对火器作周围神经采用自体神经束移植及神经束膜切开减压术”、“腕部损伤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的研制”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。
勤于攻关克难,在博士导师钟世镇院士的指导下,为拇指再造制作的第一趾璞标本,赢得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赞叹;结合临床对肌腱愈合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,提出氦氖激光治疗促进肌健愈合治疗方案;针对拇指再造供区的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,提出在伸肌扩张部位寻找第一跖背动脉的方法,既节约了手术时间,又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;率先在国内开展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等30余项新技术,拓展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空间,使皮瓣手术更加简单化;利用记忆合金发明设计的四角、三角融合器和舟骨骨折的骑缝钉治疗腕关节塌陷、舟骨骨折等疾患取得了满意疗效,该项目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。在我的带领下,科室科研学术氛围浓厚,近年来获军队科技进步奖70多项,云南省科技成果奖10余项,科室获评为云南省创新团队、军队创新团队并获科研经费资助。
三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倾心打造品牌
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能空谈,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空转,要在本职岗位上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才能取得成果。
发展才能聚人心。2000年8月,我受命走上骨科主任岗位时,科室建设面临“五难”境地:全军骨科中心的牌子被取消、专业技术特色萎缩、没有一项科研成果、业务量逐渐下降、科室人心涣散。经过冷静地审视和反思,科室要发展就要大胆创新,于是我提出了“团结一心、发展特色、打造品牌、练强内功”的建设思路,确定了“重点方向重点发展,亚专业齐头并进”的学科发展战略。带领科室认真学习、消化、吸收国内外骨科领域的先进技术,使科室很快就形成了以显微外科技术为主的特色优势,尤其是显微外科技术成为科室的品牌,吸引了大批病人,患者收治数不断上升。同时对全科提出了人人搞科研、人人写论文的要求,鼓励大家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,积极申报基金和成果,并把科研成绩与个人的晋职晋级挂起钩来,有效调动了全科人员抓工作和搞科研的积极性,科室的科研成果、论文发表数很快取得突破,知名度逐渐扩大。
科学管理出效益。大胆引进全国全军先进科室管理模式,结合实际,对科室的一些原有的制度措施进行改革创新,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,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,使科室各项医疗数质量指标迅速攀升。还从构建和谐科室、打造学习型团队做起,一步一个脚印、一步一个台阶地推进科室全面建设,先后被军区和联勤部表彰为“先进党支部”、“基层建设标兵单位”,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。全军骨科中心的牌子被摘后不到两年,终于又“起死回生”。总后卫生部的领导检查后,破例提前安排专家来调查核实,碰巧的是全军骨科中心考评专家正是当年摘掉该科牌子的两名教授,骨科两年前后的变化,令两位二进骨科的专家惊叹不已。最终,原本5年才评一次的牌子,仅两年时间就挂到了骨科门前。在医院党委科学发展思路带动下,目前我科展开床位400多张,年门诊5万人次以上,手术量超过10000余台次,医疗外收入达到2亿元。
像蜂蝶飞过花丛,像清泉流经山谷,在记忆的心屏中,学生时代的生活,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,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。母校培育了我,我将来也很乐于尽自己一分力为母校做一些事情,搞一些学术交流或者共同培养学生。我也当在学术科研上更上一层楼,来回馈母校的无私培养。逢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,谨祝南方医科大学继往开来,再创辉煌。